1. 專業簡介
本專業于2000年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中的專業方向開始面向全國招生,至今已培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畢業生500餘名。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開始招生。在機械工程省重點建設學科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省重點建設專業的建設過程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得到了良好的建設和發展,尤其是在以專業招生的四年教學實踐中,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因而于2016年5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目前該專業在校學生有四個年級、5個班級,學生總數近200名。
1.1專業培養目标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機械、電子、控制、信息、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機械電子産品設計、制造自動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和基本技能;獲得機械電子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方面的綜合訓練,畢業後可在制造行業生産一線從事機電産品設計制造、技術運用與設備改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1.2專業主要課程
機械制圖、工程力學、電工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機床數控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氣控制與PLC、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電系統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
1.3專業主要實踐環節
機械制圖綜合訓練、金工實習、電工實習、電子實習、數控編程及加工實習、機電傳動控制綜合實習、生産實習、暑期生産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電氣控制及PLC課程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4學生畢業能力、從事工作
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在生産一線從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産品的設計制造、控制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産管理等工作。具體包括: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行為習慣;具有較強的工作适應能力、責任感及協作精神,并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
2.具有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力學、電子學和計算機等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專業及學科前沿的技術内容及發展趨勢,并具備一定的開拓與創新精神。
3.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機械、電子、測控、計算機應用及自動化等技術基礎知識。
4.掌握現代機械電子産品及系統設計、制造及生産技術管理等專業知識。
5.具有技術經濟評價和項目管理能力。
6.能較熟練地檢索、閱讀和翻譯本專業英文資料,有較強口語交流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寫作能力。
2. 專業情況
2.1 師資隊伍
本專業隸屬于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目前共有專業教師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4人,講師3人。專業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3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90%。師資隊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曆結構合理,專業理論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師資隊伍中,有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人選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幹教師1人、常州市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校學術帶頭1人,專任教師出國(境)訪學比例超過50%。
2.2 實驗實踐條件
該專業擁有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實驗室、運動控制實驗室、機電系統仿真實驗室、PLC與單片機控制等實驗室,主要的儀器設備有機電傳動控制綜合實驗系統、機電一體化試驗台、機械運動方案創新設計實驗台、工業機器人、嵌入式開發平台、測控技術虛拟儀器實驗裝置等,學生還可在工程訓練中心和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得到相關工種和崗位的技能訓練和鍛煉。此外,專業還共享了江蘇省數字化電化學加工重點建設實驗室資源。
該專業與江蘇靈劍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博萬達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型、緊密合作型和融合發展型三種類型的實踐基地,為幫助學生拓展工程實際視野、實現産學融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3 教學科研成果
近三年來該專業所屬教師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獲得市廳級及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4項,授權發明專利12項,出版專著1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7篇,科研到賬經費64萬元。